登录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合同总项数超46万项,合同总金额1256.1亿元

作者: 沈宇婷 2022-07-02 10:00

近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在全国正式出版发行。


a_726611798479859712.jpg

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情况


报告显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多种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3554家高校院所的合同项数为466882项,合同总金额为1256.1亿元。其中,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为261家。


据悉,该报告是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年度报告已连续出版发布4年。2021年度报告数据收集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全国3554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20年成果转化数据为样本,综合分析了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透过这份报告,我们能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获取哪些新信息呢?为此,动脉橙果局对报告进行了深度分析,总结了四大核心趋势。


趋势一:两项核心数据飙升,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再上新台阶


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3554家高校院所的合同项数为466882项,合同总金额达1256.1亿元,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再登新台阶。

这两项核心数据的快速提升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是高校院所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压力”剧增。近年来,作为创新“主力军”,高校院所在成果转化领域正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其投入的精力和资源都远超以往。以研发经费为例,2020年,国家对高校院所的研发投入达到5291.3亿元,数据较上年大幅提升。


其次是高校院所在创新与转化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院所是人才的聚集地,特别是高精尖人才的聚集,将会触发原始技术的创新,从而为整个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据动脉橙果局统计,医疗领域今年上半年完成早期融资的初创企业之中,75%以上的创始人均来自于高校院所。


然后是转化方式更加多元化。科研人员采用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转化,这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加广泛的路径。据了解,以上述几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就有261家。


最后是资本力量的加速涌入。从2016年到2020年,科研成果转化合同金额逐年攀升并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看出资本市场对于“投早”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对高校教授这一特殊群体的争抢也日渐激烈。


趋势二:政策落实成为重中之重


政策不是“花瓶”,“先行”之后还要落实。


从1985年国家层面通过立法、税收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开始,截止目前,我国在近37年的时间里共出台了434条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我们常说“欲破坚冰,政策先行。”但做到“量”的政策并没有让转化率得到“质”的提升,当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还不足10%,这和政策得不到具体落实有很大关系。


那么要如何落实政策呢?


第一就是要抓住痛点,以当前科研成果转化的核心痛点为基本面,针对性地出台解决方案;第二是要强化落实,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围绕政策部署,积极配合并充分发挥自身在创新与转化链条的价值。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落实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巨大的支撑。例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奖励个人金额比例占成果转化现金和股权收入总额的比重超过50%,奖励研发与转化主要贡献人员金额占奖励个人金额的比重超过90%,这极大地激发了研发人员转化成果的热情。


也正是因为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解决了科研成果转化在利益分配方面的核心矛盾,切实保证了创新与转化链条的各方利益,从而推动了更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加速落地。


趋势三:资本聚焦“投小“,医疗健康仍是风口


报告还显示,科技成果超四成转化到制造业领域,超六成转化到中小微企业。正是基于这样的“流向”,我们发现投资人更青睐于“投小”。


那么投资人为何会聚焦“投小”呢?


第一个原因是政策支持。2020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支持优质中小微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此外,央行又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积极引导投资机构看向中小微企业。


第二个原因是小微企业是投资蓝海。在中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有着持续发展的扎实基础。有从业者认为,虽然单体投资价值不大,但作为一个整体,它将是全球投资者还未能进入的一片投资蓝海。


然而,小微企业单体规模小、承受风险能力低,并且抵押物有限,违约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这导致投资人在“投小”时也要慎重选择地域与方向。


先来看地域,各地方科技成果产出与承接能力分布特点显著,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两地高校院所多、科研能力强,输出成果到其他地方合同金额远大于承接其他地方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对其他地方的辐射能力较强。


再来看方向,不少投资人的目光都同时聚焦在医疗健康领域,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核心维度:一是它有巨大的产业需求,行业“天花板”高;二是它技术壁垒高,初创企业成长较快且不容易被“复制”


据悉,在高校院所创业公司统计中,医疗健康行业的企业共有102 家,占比21.3%。投资热度在整个细分行业中高居前四。


趋势四:从学术到商界,技术转移机构纽带作用愈发凸显


耶达首席执行官Amir Naiberg认为,“学术和产业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有益的,同时这种合作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它是两种思维之间的碰撞。”


因此,如何消除“碰撞”?就需要在学术与商业之间搭建一条纽带,这就是技术转移机构或者是成果转化处。它主要专注于高校院所科研成果的披露与评估、知识产权转让、专利申请、转让费用收取与分配、人员培训等核心层面,拉近科学家与产业界的距离,更好地让科研成果从高校院所走向市场。


但如何成为这样一条有价值的“纽带”,是当前很多技术转移机构所面临的课题。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专门成立了适应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


除此之外,高校院所与企业联手,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服务平台,这使得平台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802家高校院所自建有技术转移机构,比上一年增长16.4%,并有1106家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比上一年增长5.5%。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沈宇婷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沈宇婷

共发表文章156篇

最近内容
  • 投资向下,科转向上

    2024-04-29

  • 北医一院,新增一项类器官专利公开

    2024-04-24

  • 深圳先进院,公开一项水凝胶微针专利

    2024-04-22

上一篇

国产影像设备迎来IPO潮,是机遇?还是变局?

2022-07-02
下一篇

AI实现:单日完成NGS检测,肺癌和结肠癌检测盒获FDA认证

202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