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专访倚锋资本:创新药BD出海热潮下,2024年生物医药如何投?

作者: 张珏 2024-02-06 08:00

去年的生物医药投资市场中,倚锋资本是无法被绕过的一家。


这家位于深圳的投资机构,专注生物医药投资十余年,所投项目遍及肿瘤、自免、眼科等热门领域,2023年,倚锋资本被投企业旗下3个1类新药先后获批,6款产品被纳入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3个被投企业(高光制药、亨利医药与和铂医药)接连与海外药企达成10亿美金级的license-out重磅交易。


License-out,这对倚锋资本本就不陌生。回溯中国本土企业的license out历史,微芯生物开创了中国创新药对外进行专利授权的先河,其研发的西达本胺早在2006年就与HUYA达成合作授权,成为中国首个授权美国等发达国家使用专利、并实现全球同步开发的原创新药——而倚锋资本押注的第一个原创药项目,便是微芯生物。

 

近期,在接受动脉网年度专访时,倚锋资本CEO朱湃谈及了对当下BD热潮的看法,一方面,他期待看到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迎来更为广泛的出海合作,另一方面,他也理性地发出提醒,license-out或将成为双刃剑。

 

“得到资金和大药企的认可很重要,但同时可能影响企业的估值,因为Biotech原本的估值方法是基于企业的全球权益,但如果核心的欧美市场授权出去,只剩中国市场,那么企业的估值必然会有所调整。”


eaf8b5dc380f18605c2ae2f9c8a1b44.jpg

倚锋资本CEO朱湃,来源:受访者供图

 

谈到中国Biotech未来资金的来源,朱湃认为融资仍将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创新药企业想发展起来需要强大的投融资支持。在他看来,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作用很大,某些程度上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作用。


过去一年,生物医药产业到底出现了哪些变化?伴随行业、市场变化,坚持生物医药创新投资十余年的倚锋资本,2024年又会有怎样的预期和动作?


动脉网:您如何总结过去的一年?


朱湃:2023年整个医疗健康市场出现了投资低谷,所以仅从投资角度看还是比较艰难的。然而从生物医药企业角度看,无论是管线建设、商业化进程还是对外合作,仍然有很不错的表现。此外,受诸多宏观环境因素影响,港股流动性下降、IPO推迟,再加上一级市场资金收紧,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融资遇阻。


相对来说,早期和后期阶段的企业融资顺利些。早期企业估值合理,去年还是看到很多早期投资的出手,C轮至IPO的后期企业则受政府资金支持比较多。中间段的企业会面临更严峻的融资困境,尤其是B轮及以后、临床已经达到1期及以后的企业,这批企业很多诞生于生物医药融资环境最火热的2019年前后,存在一定的估值泡沫。此外,行业里还有一些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触发了回购机制或对赌条款等。


总的来说,行业是进步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每年都在往前走的。账上有钱的企业,并没有因为融资环境冷下来就减少研发投入,去年大量的出海授权也是一种积极信号。


动脉网:您如何看待去年的出海BD盛况?


朱湃:出海增多的一个背景是中国Biotech企业技术正在逐步成熟,也在慢慢适应国际化市场。但是,出海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杀鸡取卵”风险,部分企业也许是不得不通过放弃海外权益来获取资金,用首付资金支持后续研发,这也是当前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License-out可以理解为一把双刃剑,得到资金和大药企的认可很重要,但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估值。原本的估值方法是基于企业的全球权益,但如果核心的欧美市场授权出去,只剩中国市场,那么企业的估值必然会有所调整。


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在早期阶段可能更适合license-out,比如刚完成1期临床试验就把管线BD出去,由于企业估值这时本身不高,高质量BD对企业未来融资具有正面信号作用,对于持续研发型企业,即使后面只保留中国市场,也会让投资人对企业很有信心。


动脉网:什么样的资产license-out出海更有优势?


朱湃:我认为当下为MNC做联合用药更容易有出海BD机会,比如PD-1双抗,或者说现在很火热的ADC,以及新的递送技术等。突破性创新的管线license-out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我们看到国内很多早期企业在关注前沿领域以及进行靶点革新,所以未来也是有机会的。


动脉网:除了BD,您认为接下来中国Biotech的钱从哪里来?

朱湃:不管国内还是国外,融资仍将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这是行之有效的硬道理。只要是真正优秀的公司,在经历这波市场洗礼后都有机会继续获得融资。


早期创业与投资方谈判空间大,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大。估值过高的公司,适当推迟融资时间,管线更成熟后再融资,也是可行的路径。医疗赛道在中国是头部朝阳赛道,这是毋需质疑的,投资机构将持续注入资金。


动脉网:与之对应的,投资机构的钱来源有没有变化?


朱湃:现在很少有市场化资金敢于在医疗上投入,倚锋资本和政府引导基金会有更密切的绑定,政府资金更为充裕,只不过有更多产业化的需求。目前,我们和深圳、杭州、武汉等地的政府引导基金合作,这些超一线且有医疗产业基础城市的政府性基金,给予了创投机构非常大的支持。


动脉网: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基金的要求差别大吗?


朱湃:政府引导基金主要特点是产业化思维。政府基金的容错度和对新兴技术的接受度都在提高,也更注重支持区域生态圈建设,会围绕某个细分领域打造完整产业集群,例如深圳支持合成生物学、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领域等。总体来说,政府引导基金正在加速转型进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产业政策工具,它们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化程度在持续提升。


动脉网:市场环境和资金来源变化之下,倚锋的投后管理工作有怎样的调整?


朱湃:其实和资金来源关联不大。但变化在于投后管理整体趋于严格,我们跟投资企业的沟通频次大幅提高,从月度提高到周度或双周度。同时更关注存在问题或面临困境的企业,提高这部分企业的投后管理优先级,增加与其沟通次数。商业化支持和融资帮助力度也更大,我们还会协助被投企业应对估值异议的问题,与后续投资方进行沟通调整,确保融资推进。


动脉网:企业的后续融资和退出渠道会包括并购吗?什么样的Biotech会被并购方青睐?


朱湃:并购应该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对企业、并购方和投资方来说是多赢的选择。上市企业有公开市场化定价,特别是一些美股和港股的生物医药企业,受市场景气度影响市值不高,今年可能会看到一些并购机会,尤其是一些港股18A公司现金和市值几乎等价,这种容易在二级市场被关注甚至被邀约收购。从业务角度,管线聚焦的企业由于范围清晰、价值核心突出,更有利于被并购,或者是早期阶段企业通过维持合理估值,被大药企并购以输送技术和创新资产。


动脉网:除了并购,您如何整体预期2024年生物医药市场?


朱湃:我认为目前中国资产已经跌到相对合理的位置,不太可能再继续跳水了。本土企业在研发端已经给予了市场充分信心,之后的关键是能否在商业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也就是中国创新药如何真正在国内外市场上获得验证。国内二级市场的药企市值大多集中在几十亿,如果未来能有销售业绩带动市值增长翻倍,那么对整个行业的气氛和投资提振作用会非常大。


当然,宏观因素也需要密切关注,可能还是会对创新类投资造成一些影响,这点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所以我们之后也更倾向关注一些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


动脉网:总体预期还是比较正面的。


朱湃:也许难以完全重返2018-2019年的绝对高峰,但随着国内更多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国际化视野的研发和商业化布局,以及接下来将可能持续的BD热潮,我个人还是比较期待2024年市场的。去年倚锋投资节奏有所放缓,今年出手预计会增加。


动脉网:倚锋资本接下来会更看好什么样的项目?


朱湃:我们投资并不仅仅盯着那些被标榜为“颠覆性”的前沿技术,也会非常看好一些能够解决临床需求的改良创新。比如我们投的一个药是靶向降解斑块粥样硬化的,利用了脂质体技术做“老药新用”。前沿创新技术固然重要,但也要避免做出来要么没病人用、要么就是内卷严重的情况,我们更希望挖掘能够从试验阶段迅速转化到应用、满足临床需求的项目。


当然,我们也在关注更难攻克的疾病领域,如阿尔茨海默病等CNS疾病,市场空间大但是难度也很高。总之,倚锋期待看到真正能在临床上发挥作用的创新项目。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张珏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张珏

共发表文章101篇

最近内容
  • 别只盯着1类创新药了

    6 小时前

  • 做GLP-1,小心变炮灰

    2024-04-12

  • 投资Biotech的最好时刻来了

    2024-04-04

上一篇

助力百家科室数字化建设,这家企业成立8年没融过1分钱

2024-02-06
下一篇

用AI提升结肠癌化疗用药准确性:专访匹兹堡大学鲁兴华教授和UPMC孙旻教授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