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用细胞培养技术给生物制药产业提供菜篮子,这家企业是如何做的?

作者: 周梦亚 2017-06-06 12:00

天信和.PNG


2016年新年的一个下午,陈文庆接到一通来自安龙基金创始人赵春林博士的电话。当时,安龙基金正计划投资一家生物制药行业的公司。若可以成功投资,则赵春林以及安龙基金投资总监吴跃鹏希望能邀请陈文庆“出山”,参与管理这家公司。巧合的是,就在不久前,这家生物公司的创始人也来找过他,对方的来意与安龙基金不期而同。

 

“既然朋友们都这么信任我,那我就试试吧。”2016年9月,陈文庆受邀加入天信和生物并出任董事长。他告诉动脉网,加入这家公司,其实也没那么多原因。

 

陈文庆,这位已步入老年,平日总是调侃自己为“散人”的男人,其实是中国细胞培养基产业化的奠基人。2004年,他参与创立了国内第一家从事细胞培养基和生物反应器研发生产的企业——北京清大天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一度是中国生物制药行业领先的细胞培养基、生物反应器、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服务的供应商。在2010年,清大天一被德国默克收购。

 

天信和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提供个性化动物细胞培养基、生物反应器研发生产、生物制药过程工艺技术开发、生物制药产业化CRO/CMO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这家公司将是陈文庆在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新起点。


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制药产业的支撑

 

细胞培养是生物制药产业的支撑技术。所有的生物制药研究都离不开哺乳类动物细胞。因此,个性化的细胞培养基及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是生物制药研究的必要支撑。

 

以疫苗生产为例。要想生产出灭活的疫苗,首先要拿到有高表达量的病毒,然后将这些病毒在个性化的细胞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再通过生物反应器生产出具有高抗原量的病毒原液。这些步骤完成后,再将病毒进行灭活、纯化。通过这一系类流程生产出来的疫苗才能满足试产的需求。

 

局势:国内呈蓝海市场

 

2004年以前,国内的细胞培养基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企业垄断。2008年以前,国内的生物反应器市场也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甚至到2014年,国内使用的多数的细胞培养基和生物反应器都来自进口。国内能与进口大品牌相竞争的细胞培养基和生物反应器生产商,少之又少。

 

近年来,随着海外人才回国,政府的大力扶持,生物制药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行业对细胞培养技术的需求量也将逐步增加。细胞培养市场相关领域,也逐渐有了“人烟”。

 

尽管天信和不是这个蓝海市场的唯一玩家,但却是极具辨识度的一家企业。陈文庆表示:“这些辨识度最明显的体现辨识业务布局和团队。”

 

业务布局:“三合一”模式


天信和的业务布局分成三大块:个性化动物细胞培养基、生物反应器以及生物制药过程技术开发。这三块业务即前文中提到疫苗生产过程中三个不同阶段所需的产品及技术。

 

“国内有一些做只做细胞培养基的企业,也有些机械厂商会涉足生物反应器生产业务。但把这三块业务结合在一起的却不多。”陈文庆告诉动脉网。据陈文庆透露,这样“三合一”的模式,天信和从2014年成立一直坚持到现在。


搭建刚需平台


“这样的模式其实是搭建了一个生物制药过程技术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对任何一个生物制药产业来说都是刚需。”陈文庆表示。

 

细胞就好比庄稼,细胞培养基则是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土壤,过程技术则是气候。当土壤和气候发生变化的时候,庄稼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个性化的细胞培养基和过程技术对疫苗和其他药物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项底层技术,也是高门槛技术。对于一些有技术实力的企业,他们有能力自行开发。但对一些这方面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寻找合适的单位进行合作是更可行的策略。

 

“动物细胞培养基”、“生物反应器”、以及“生物制药过程技术”,这三者缺一不可。但国内能把这三块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企业,非常罕见。

 

下游企业通常需要寻找多家企业进行合作,一来是麻烦,二来不同厂家的产品和技术之间需要衔接。天信和把这些产品和技术都集合在同一个平台上,可以为下游企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另外,除了原有的生物制药过程技术开发,公司还将病毒纯化、蛋白分离等下游技术整合搭建生物制药下游技术平台。

 

本土团队与国际影响力


许多生物制药企业都拥有海外或者海归团队。但天信和却拥有完全本土化的团队。天信和的技术团队在个性化细胞培养基筛选、细胞驯化及克隆筛选、细胞悬浮工艺技术、蛋白纯化技术、生物反应器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工艺技术升级的行业推动者和技术领导者。

 

“拥有成功经验的靠谱团队”、“业务稳健”、“有市场刚需”,正是企业的这几处闪光点吸引了安龙基金。该机构在2016年向公司投资了2000万人民币。

 

生物制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为上游产业带来机会。国内生物制药产业的支撑技术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外企业。细胞培养基在制药工艺中的成本花费不可忽略,将这一部分产品和技术国产化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药成本。

 

因此,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细胞培养基的主要原辅料和支撑技术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国内企业的空白状况,对天信和这样早早布局于此的企业来说,有使命感,更有机会。

 

正如吴跃鹏所讲:“无论金子能不能挖到,铲子总是需要的。”


关于安龙基金:


安龙基金,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赵春林博士,为百华协会(Bayhelix)资深会员,曾就职于美国辉瑞制药,是生命科学及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投资人。基金专注于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生命科学领域,有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业背景,专注中早期项目及初创企业。

文章标签 生物技术医药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周梦亚

橙果局主编,Making an impact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首发】意胜生物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推进多能干细胞胰岛药物产业化

一项底层技术撑起千亿级赛道,国内企业如何突围专利城墙?

【首发】国内首批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企业科络思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助力新药研发

CRO“新秀”艾苏莱:正式运营一年,拿下诺华、罗氏等百位客户合作订单

周梦亚

共发表文章361篇

最近内容
  • 华山医院 & 微创医疗,新增一项运动康复专利公开

    2024-04-11

  • 西安交大一附院磁外科团队,再现国际首创!

    2024-02-19

  •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新增一项IBD专利

    2024-02-04

上一篇

詹启敏:未来大数据会对医疗做出精准决策

2017-06-06
下一篇

社区580 CEO 刘波:家庭医生签约推行不下去?因为方法没对

2017-06-06